艺 与 道 的 联 想——评陈光林的钟馗画·陈光林艺术馆·艺 与 道 的 联 想——评陈光林的钟馗画·陈光林艺术馆
 ◇ 艺 与 道 的 联 想 【字体:   留言·信箱·打印·关闭

艺 与 道 的 联 想


——评陈光林的钟馗画

来源:世界信息报 安徽日报  作者:翟宗祝  加入时间:2006-8-2 8:35:36

    孔子曰:“志于道”(《论语》),《庄子》中亦曰:“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能有所艺者技也。”
    所谓“道”,在中国哲学上是指“天道”、“地道”和“人道”。从历史上看,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虽各不相同,但在“艺”与“道”的关系上,都主张是统一的。
    什么是“道”呢?中国哲学所讲的天地之“道”,很鲜明地是指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生命运动规律,这种运动是神妙的、不可知的,但又是完全合乎规律与和谐的。正因为如此,天地之“道”和“人道”在根本上是相通的,而且最重要的还是“人道”,即社会政治伦理之“道”,天地之“道”最终还要落实到“人道”上面,中国艺术深刻独到之处正体现在“道”给了“艺”以深度和灵魂(宗白华),就像那每一幅简到不能再简的意笔草草之绘画,都无不蕴含着某种难以言传的宇宙人生哲理一样,因此“以形媚道”(宗炳)早就成了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宗旨,其实何止是山水画,东晋顾恺之和人物画“子史箴图”不也是一幅典型的宣扬封建社会天理人伦的“宣传画”吗?“艺”与“道”的统一,在本质上也就是艺术与哲学的统一,“艺”是“道”的载体,“道”是“艺”的灵魂,这正是中国艺术博大精深与感人魅力的精神支柱。
    当然,社会在发展,在进步,封建社会的“人道”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但是中国传统的哲学精魂将永远与东方民族的血脉共存,这就使我们很 自然地联想到现代社会,人们对一些古老的绘画题材为什么还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与兴趣,比如陈光林的钟馗画艺术,不仅在国内,而且波及海外,引起了人们的普遍的关注,我想这也许就是“艺”与“道”的相互统一的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使他的作品与人民大众产生了一种感情上默契。
    因此自盛唐以后,灵璧钟馗画代代相传,直至建国以后,仍有增无减,其重要原因,就是这一艺术形象它的使命已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的载体,它已成了古今中外人民大众寄托于斯“替天行道”的普遍心愿,在现代社会人们一如继往地爱戴这位疾恶如仇、无私无畏的保护神,就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仍然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恶神和恶鬼,人们仍然需要这样的保护神来惩治他们,获得幸福和安宁,这是“艺”与“道”的相互统一,在现代社会以新的观念和内容得到了体现的生动例证。灵璧籍画家陈光林正是从历史的现实的“艺”与“道”的相互冥合中找到了创作的契机,凭借他的勤奋和聪慧,在灵璧这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上,经过几十个寒暑的笔墨耕耘,终于使钟馗这一我国民族永恒的画题发出了新的时代异彩。
    陈光林因生长于“钟馗画乡”,自幼就被钟馗画那神秘光环所吸引,因此就爱上了绘画,后参军在部队任宣传战士,使他有机会更多地从事绘画创作,退伍后,又接受了高等美术专业训练,从而为他在知识与技巧上掌握中国绘画艺术的真谛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为了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钟馗形象,他博览群书,广泛搜集民间钟馗画的各种资料,从而在继承传统,吸收民间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改变了昔日一些民间钟馗画红绿施彩,形象怪异,阴冷威逼的“门神画法”,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凝炼、洒脱以及墨色变化多端的表现技法,与现代人高品味的审美情趣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个呼之欲出、刚正无私,其势咄咄的现代钟馗形象,而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喜爱与欢迎。陈光林的钟馗画创作经验再次证实了中国哲学所讲的“道”,它的最高境界既是道德的,同时又是审美的。因为所谓“道”,在中国哲学看来,就是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与和谐。钟馗打鬼,打的就是大逆不“道”,人们需要钟馗这样的艺术形象,希望得到的也就是这个“道”。反之,若逆天地之道,则必然要受到像钟馗这样的“神”的无情鞭斥。这就是中国哲学所讲的“天道”、“地道”与“人道”和高度统一。艺术创作亦同此理,艺术家如果能从“道”那里找到了艺术真谛,那他必然也能获得一“道”神秘而又耀眼的光环,陈光林的钟馗画的成功,说明他已经“悟”出了这个“道”,我们深信,经过他的努力,他必然会在这“艺”与“道”的相互统一的探索中,编织出自己那美丽而又圣洁的艺术光环。

 (翟宗祝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美术系主任,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 《安徽日报》1995年9月1日《世界信息报》 2000年3月20日《名家专版》)

我要留言  网管信箱  打印存档  关闭窗口
联系邮箱:cglart@163.com